今年六月我有幸參加了廣州兒童醫(yī)院舉辦的《兒科危重護理護理學習班》,通過這次學習,受益匪淺,現(xiàn)將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。
兒科住院病人幾乎90%以上都需要靜脈輸液,而小兒靜脈穿刺技術(shù)能達到“一針見血”,既可減少患兒的痛苦,又可大大提高患兒及家屬的滿意度。靜脈穿刺過程中血管暴露充分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,而正確扎止血帶方法是保證血管充盈的有效方法。扎止血帶方法除常規(guī)的扎1根止血帶方法外,主要介紹的是另一種扎2 根止血帶法,即在穿刺點上、下關(guān)節(jié)處或穿刺點上、下相距15cm左右扎2 根止血帶,可代替病人握拳,使局部血管充盈滿意,同時穿刺時讓病人手臂下垂,低于病人心臟位置,此方法尤其適用于兒童、循環(huán)不好、血管不固定、不充盈、無力握拳的病人。
在2個多月的臨床實踐中,通過兩種方法的對比使用,靜脈穿刺時扎2 根止血帶法取得相當滿意的效果,值得在此向各位護士姐妹們推廣應(yīng)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