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,今年7月20日,順德第一人民醫(yī)院門診部迎來了一批南方醫(yī)科大學的臨床志愿者。記得第一次與她們碰面,這天是周一,門診內科早早地擠滿了就診的群眾,當刷新電腦一看,已有129名患者成功掛號,當時的時間只是07:45分而已,到了08:00,內科部已是人聲鼎沸,作為導診的我,已忙到不可開交,此時,有人從背后輕拍了我以下肩膀,我轉過去習慣性的說:“您好,請問有什么需要幫忙的?”“姐姐,我們是南方醫(yī)科大的學生,讀臨床的,來這邊當志愿者3天,共十一人。”
后來跟她們聊天發(fā)現(xiàn),她們都是利用暑假時間,來到我們醫(yī)院,她們中有的在讀大一,有的在讀大二,來自五湖四海。說心里話,我很佩服她們,在當今社會里,她們是很正能量的,社會需要多些這樣的人,畢竟,對于大學生而言,面臨即將踏入社會、面對就業(yè)的壓力,她們更需要利用寒暑假時間來學習、兼職、甚至通過所謂的窮游來豐富人生。但是,她們都沒有,反而無償?shù)貋淼搅宋覀冡t(yī)院,每天早早地從學校出發(fā),(即馬崗出發(fā),乘坐公車約50分鐘來到醫(yī)院,下午17:00完成義工工作后,一起又乘車回學校)。
3天時間里,她們被“滲透”到門診大樓各區(qū)域,主要負責指引群眾各部門的方位,如遇有需要幫忙的直接親自帶領群眾前往、幫助群眾使用自助掛號器。她們熱情、大方、講禮貌、友善。她們都稱呼我“師姐”“老師”,以我為學習榜樣,其實,我認為她們也是我的老師,為什么這樣說呢?自門診開展QCC改善服務以來,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嚴格要求導診者禮儀規(guī)范、服務規(guī)范,所取得的成效都可以在志愿者身上看到縮影:1.對人有尊稱,見到患者或咨詢者主動迎接,說“您好,阿姨/阿叔,有什么可以幫你”2.音量適中,態(tài)度友善,溫柔。3.遇到病人時,主動微笑,接過病人掛號紙等物品時是用雙手的。
這三天以來,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件事:1.她們團結、和諧。她們的小組長每天都穿著一件“有趣”的衣裳,白色襯衫上散滿綠色的拼圖,每一組拼圖上寫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。2.其中有一位叫吳琳的妹妹,她來自重慶,放棄了休假、放棄了陪伴父母的時間來到了醫(yī)院當義工。她性格樂觀、開朗、好學,對人熱情,面臨病人對我們的謾罵,仍一笑而過,不產生怨懟。記得有一次,有為患者向我們咨詢如何使用自助繳費功能,如何綁定微信驗證,本該已洗手準備上洗手間的她,面對患者的咨詢,她急患者之所急,沒有叫患者稍等片刻,而是花費了大概十分鐘時間幫助患者解決問題。
這些天里,我感謝上天給了我有那么一次機會讓我與義工們有深刻的交流。臨別時,小組長說“謝謝我對她們的照顧與指導”,我笑了一笑說:“與其說是我照顧你們,倒不如說你們幫助了我,也讓我反思了許多問題,辛苦你們了!”
祝福你們,希望再來我們醫(yī)院當志愿者,再有機會讓我們遇見!祝福你們學習進步,開心快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