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段時間,心胸外一科入住了一位40歲的患者潘先生。該患者因體檢發(fā)現(xiàn)“縱隔腫物”就診胸外科門診,門診醫(yī)師查閱患者資料后建議住院進一步治療。
患者入院后完善一系列檢查,“縱隔腫物”考慮惡性胸腺瘤可能性大,需行手術治療,科主任袁義組織討論后認為,患者縱隔腫物較大,且可能侵犯左右無名靜脈、上腔靜脈,手術方案初定為正中開胸胸骨劈開縱隔腫瘤切除術,備左右無名靜脈、上腔靜脈置換重建術。患者獲知將實行開胸手術,表示很擔心,袁義主任與主管醫(yī)師將病情及手術計劃充分詳細與患者及家屬溝通,患者及家屬表示理解,同意手術方案。據(jù)介紹,血管置換手術屬于胸外科“天花板”級別手術,術中需要阻斷“上腔靜脈、左右無名靜脈”,阻斷時間不能過長,在短暫的時間里需要吻合好血管,手術難度大,風險高。
為盡快解除患者病痛,早日康復,元宵節(jié)當天,心胸外一科團隊為患者進行了手術,術中見縱隔大小約10cm×10cm×5cm,且腫物包繞左右無名靜脈、上腔靜脈部分,為完整切除腫瘤,保守治療效果,決定進行左右無名靜脈、上腔靜脈置換術,術程順利,術后安返回病房。
術后第2天查房,患者除訴傷口疼痛外無其他特殊不適,在家屬協(xié)助下可下床活動?,F(xiàn)患者恢復良好,已康復出院。
“左右無名靜脈、上腔靜脈置換手術”是一種用于治療上腔靜脈系統(tǒng)疾病的高難度手術。
手術適應證包括:
腫瘤侵犯:如肺癌、縱隔腫瘤等侵犯上腔靜脈及左右無名靜脈,導致血管狹窄或阻塞,引起上腔靜脈綜合征。
血管病變:上腔靜脈及其分支的先天性血管畸形、血管炎等,造成血流受阻或血管壁受損。
血栓形成:上腔靜脈內血栓形成,經(jīng)保守治療無效,且有脫落導致肺栓塞等嚴重并發(fā)癥風險。
什么是縱隔腫瘤?
縱隔腫瘤是指發(fā)生在縱隔(胸腔中部,兩肺之間的區(qū)域)內的腫瘤??v隔包含心臟、大血管、氣管、食管、胸腺、淋巴結等重要結構,因此縱隔腫瘤可能涉及多種組織類型,臨床表現(xiàn)復雜多樣。
什么是縱隔?
縱隔是胸腔中部的一個區(qū)域,位于兩肺之間,前至胸骨,后至脊柱??v隔內包含多種重要器官和組織,包括:心臟和大血管(如主動脈、上腔靜脈);氣管和食管;胸腺;淋巴結;神經(jīng)(如迷走神經(jīng)、膈神經(jīng))。
根據(jù)解剖位置,縱隔可分為前縱隔、中縱隔和后縱隔三部分。不同部位的縱隔腫瘤類型有所不同。
縱隔腫瘤有哪些類型?
縱隔腫瘤可以是良性或惡性,具體類型取決于腫瘤的來源組織。常見的縱隔腫瘤包括:
前縱隔腫瘤
·胸腺瘤:最常見的縱隔腫瘤之一,起源于胸腺,多為良性,但部分可能為惡性。
·畸胎瘤:一種生殖細胞腫瘤,多為良性,但惡性畸胎瘤也存在。
·淋巴瘤:惡性淋巴瘤(如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)可能侵犯縱隔。
中縱隔腫瘤
·淋巴結腫大:可能是炎癥、結核或惡性腫瘤(如淋巴瘤、轉移癌)的表現(xiàn)。
·心包囊腫:一種良性囊腫,通常無癥狀。
后縱隔腫瘤
·神經(jīng)源性腫瘤:起源于神經(jīng)組織,如神經(jīng)鞘瘤、神經(jīng)纖維瘤,多為良性。
·食管腫瘤:如食管癌可能侵犯縱隔。
如何治療縱隔腫瘤?
縱隔腫瘤的治療方案取決于腫瘤的類型、良惡性及患者的整體狀況。常見治療方法包括:
手術治療
對于良性腫瘤或局限性惡性腫瘤,手術切除是首選治療方法。微創(chuàng)手術(如胸腔鏡手術)可減少創(chuàng)傷和恢復時間。
放射治療
用于無法手術切除的腫瘤或術后輔助治療。對淋巴瘤和某些轉移瘤效果較好。
化學治療
主要用于惡性縱隔腫瘤(如淋巴瘤、生殖細胞腫瘤)?;熆煽s小腫瘤體積,為手術創(chuàng)造條件。
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
針對特定基因突變或免疫標志物的治療,適用于部分惡性腫瘤。
縱隔腫瘤如何預后?
縱隔腫瘤的預后因類型和分期而異,其中良性腫瘤手術切除后通常預后良好;針對惡性腫瘤則早期診斷和治療可顯著提高生存率,晚期腫瘤預后較差。
縱隔腫瘤可以預防嗎?
目前尚無明確的預防措施,但以下建議有助于早期發(fā)現(xiàn)和降低風險,包括:定期體檢,尤其是胸部影像學檢查;關注身體異常癥狀,如持續(xù)性咳嗽、呼吸困難、吞咽困難等;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增強免疫力。
縱隔腫瘤雖然隱匿,但通過現(xiàn)代醫(yī)學手段可以早期發(fā)現(xiàn)和治療。如果您有相關癥狀或疑慮,應及時就醫(yī),接受專業(yè)診斷和治療。